乐鱼体育电脑版

美食节目的2023:不止电子榨菜

  都说国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一点通过每年市场上的美食类节目就能得到佐证。当年陈晓卿导演拍摄《舌尖上的中国》时,或许没想到,美食类内容这一品类会因此迎来井喷,成为内容市场最“卷”的赛道之一。同时,美食纪录片的火又在影响带动着美食真人秀类节目的发展。

  当然,也得益于“卷”起来的赛道,这些年美食类节目的品质和内容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从最开始那几年的“仿舌尖”风格,到现在的百花齐放,都是“卷”的成果。而且被挖掘拍摄的题材、地域变多了,对于地方文旅也是一种提振。

  另外,深度文娱(ID:shenduwenyu)发现今年的美食类节目不仅数量多,品质优,还呈现出一些与过去不同、更深层次的变化。美食节目的缔造者们,已经不甘于只做电子榨菜,而是要依托这一品类去承载更丰富的内容表达,而且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界限也在变得模糊,整个大品类都在相互学习彼此融合。

  12月23日晚《我的美食向导》在qq视频上线,这档美食纪录片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当然与其出自陈晓卿导演之手有关。

  在中国纪录片特别是美食这个分类中,陈晓卿导演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说他“激活”了这个赛道也不算过分溢美。而在美食纪录片蒸蒸日上的这些年,陈晓卿导演也不断探寻新的美食,并将其记录下来。

  说回《我的美食向导》,它与陈晓卿之前的美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在于,导演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从拍摄者变成了被拍摄者。虽然此前陈晓卿有过不少台前亮相的节目,比如《圆桌派》等,但那些节目中他的角色是嘉宾,而在这档纪录片中,他是观众的眼睛,是引领观众寻找美食的向导。

  陈晓卿的角色变化,说明国产美食纪录片也开始步入个人IP打造阶段,这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美食类节目这几年呈现井喷状态,但总体来说品质感从始至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可以拍摄的美食有很多很多,所以不至于出现内容池被挖掘殆尽,而后进入不断自我重复的窘境。

  然而即使我国物产再丰富,美食种类再多姿多彩,以目前内容拍摄的速度和数量来看,还是有选题库被挖掘耗尽的可能,而打造个人IP是未雨绸缪,也是对抗内容池枯竭的优解。

  海外就有大量这种以个人IP为看点的美食类节目,比如韩国。众所周知,韩国的美食品类并不算丰盈,物产也相对有限,他们的破局之道就是在饮食之上叠加个人IP。

  而国内其实很早之前就有过做个人IP美食内容的尝试,当时是以名厨作为刻画对象,但片子内容虽然过硬,名厨的大众认知度却相对有限。反过来,陈晓卿导演或许是当下最适合来做美食个人IP的人选。

  他虽然一直在幕后,但《舌尖》系列已经打出了名堂,所以观众对他是有着较高认知度的;其次《舌尖》以及其他出自他手的美食纪录片品质有保证,所以观众也愿意相信他的推荐的含金量。

  不止陈晓卿导演,贵州卫视文旅美食探访综艺娱乐节目《詹姆士的厨房·旅行季》也属于个人IP打造类,.它更偏重娱乐性表达,由美食家詹姆士和其他嘉宾组成探访团,踏上寻觅美食之旅。

  这种做法属于在美食节目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一部分旅综的内容,恰逢今年”朋友经济”爆发,观众对于这种解决方法也很认可。

  像海南卫视驻华大使生活纪实美食真人秀《大使家宴》其实也属于一种个人IP打造,只是IP指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驻华大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另外我们还发现,美食纪录片和美食真人秀之间的界限变得越发模糊,纪录片出现了娱乐性元素,增添节目的活泼;而真人秀则愿意加入旁白、调研等内容,增加节目的厚度。

  如前文所说,中华物产博大精深,美食更是五花八门,还可以做到一条街的街头与街尾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上的习惯这种有意思的现象。那么这么庞杂的美食海洋,要如何打捞出合适的选题并制作成内容呢?

  过去的美食类节目,多以口味、菜系作为选题标准,比如最初的《舌尖》是对全国美食统领性的表达,后续出现的《老广的味道》则将镜头对准某一地区。今年深度文娱发现,美食类内容,开始“追热点”了。

  今年上半年什么最火?“淄博烧烤”一定榜上有名。谁也没想到,店家与学生之间的约定,竟然会演变成一场文旅现象。存在感向来有限的淄博,成为上半年旅游的C位担当,而优酷独播的《赶烤淄味》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应运而生的。

  这部纪录片的内容并不复杂,就是通篇围绕着淄博烧烤、淄博人文以及淄博历史来讲故事。但因为有了“淄博烧烤”的热点,它的出现就显得那么恰如其分,正好让那些想了解淄博的人有了渠道。

  与过去的专注一地的节目相比,《赶烤淄味》在人文内容上着墨更多,也让内容更有深度。平心而论,现在美食纪录片数量这么多,如果只是单纯地表述味道,告诉观众烧烤是怎么做的,选了什么样的材质、用了什么样的炭火、最终呈现什么样的口味,其实已经非常困难撬动经过多年美食纪录片洗礼的观众们。

  以食物作为切口,去讲当地的历史故事、人文与变迁,这才是观众希望看到的内容。同时,这样的做法,对当地文旅发展也有所助益。因为味道和做法是可以被模仿的,但历史是不能被复制的。

  另一部来自优酷的美食纪录片《长安有滋味》,用了整整18集来寻味还原古籍中的“长安饮食”,也是顺应了当下的热点流向。

  “长安”这几年慢慢的变成了年轻一代的一种精神向往与寄托,如果你去西安旅行的话,会看到大街小巷都是穿着汉服的年轻男女,恍惚间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而他们对“长安”的喜爱,不止停留在穿衣打扮上,他们也想更了解这个千年前的古都,而《长安有滋味》就是用一道道长安风味佳肴,去追忆那个千年前的辉煌时代。

  此外,像qq视频的《向着宵夜的方向》,爱奇艺的《巷里巷味》《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都属于这种“追热点”式纪录片,节目内容与当下潮流形成了互相呼应,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吸引观众,另一方面也能将热点的长尾效应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这对于地方文旅而言,是件好事。因为热点带来的关注是一时的,或者不客气地说,很多人的关注不过是一种跟风行为。而这些基于热点而生的纪录片,则让观众看到了热点现象背后的历史人文,继而对城市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愿意多次去探寻,而不是打个卡就走人。

  一说起美食节目,很多观众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电子榨菜”这四个字,很久以来,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真人秀节目都承担着下饭神器的功效。但如果只是下饭神器的话,未免有些辜负了台前幕后这么多人的调研与制作,以总台为首,创作者也正在改变这种“电子榨菜”的局面。

  今年最让人念念不忘的美食纪录片,总台的《鲜生史(第二季)》值得一提。坦白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一下子就抓住观众的题材,因为内容框架实在太大了,但总台却找到了历史、文学和美食的最佳结合点,用历史上的人物故事引导观众去了解“鲜生史”。

  “鲜生史”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先生和美食”,节目选取了四位历史上的美食大家,以一种全知全能的视角,去讲述他们与美食之间的故事。观众通过节目,记住的不止是食物,还有先生们的人生,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发生的故事。

  这样处理一番,节目就跳出了原有的“下饭神器”范畴,承载了更多更厚重的内容表达。

  同样出自总台的《一馔千年》第二季,也是一部跳出“电子榨菜”属性的优质节目。它的定位是饮食文化探访——为一座城做一道名菜,吸引八方来客品尝一口历史的味道。它的核心,就是为城市留下一道菜,这道菜是由古籍古方探索而来,最终目的是把它还原出来,让观众能够真的在线下品尝到的。所以说有所收获的不仅是观众,还有地方文旅。

  一个个好吃、好玩还极具历史韵味的盲盒闯进了观众的视线,也给当地留下了文旅巧思。节目为地方留下的盲盒不仅“有美味”,更“有文化、有内涵”。比如节目为江苏吴江留下的礼物——“金齑玉脍”,是节目组结合古籍《齐民要术》与吴江当地的农副产品探索出来的,目前已经成了逛吃吴江的打卡美食新秀。

  “走出去”,走到了城市中,也走到了生活中,《一馔千年》以美食的视角去切入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品味一座城市的生活美学,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观众心中的城市印象。

  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节目《一馔千年》,这档节目的独到之处正是对历史的探寻、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情感的勾连。节目组带着典籍中的记载走出演播厅来到城市中,调动起多重感官、为观众提炼出了最直观的城市“味觉标签”,同时也让历史美馔走出古籍、走进生活。

  当然,这种“电子教科书”式的美食节目是今年总台发力的重点,类似节目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而其他平台,在这方面也有所突破。

  最近爱奇艺上新了一档名为《小馆群侠传》的纪录片,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把重点从单一刻画美食,转移到了美食和做美食的人。

  《食神》《满汉全席》等一系列香港电影,把厨艺与传统武侠的叙事方式相结合,让80后90后们至今念念不忘,而《小馆群侠传》就是从这一点出发,把侠与厨相结合,突出厨师身上的“绝学”。

  这也是一种相对新鲜的叙事解决方法,特别是结合了“群侠”的背景之后,美食世界多了几分江湖味,煎炒烹炸之外又多了快意恩仇的意味。它的剪辑方式也有点武侠片的感觉,突出厨师处理食材时的动态动作,有种高手出招的感觉。

  最爱人间烟火色,美食是大众刚需的题材之一,也是创作的源头活水。2023年的美食节目呈现出的变化令人欣喜,如芒果TV《中国有滋味》、浙江卫视《听说很好吃》等也都呈现出了新颖的创意和精良的品质。行业不止在做好内容,也是在考虑怎么做更有意义的、能够为多方赋能且自身更有生命力的内容。

  我们也有理由期待明年,期待着创作者们继续为观众呈现一个活色生香、美滋美味的美食2024。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